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種廣泛應用于生物醫學研究中的定量分析技術,尤其適用于檢測血液、組織液等樣本中特定抗原或抗體的濃度。對于初次接觸
猴ELISA試劑盒的新手來說,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至關重要。本文將詳細介紹其基本步驟及注意事項,幫助您順利完成實驗并獲得可靠的結果。
一、準備工作
閱讀說明書:收到新購入的猴ELISA試劑盒后,請首先仔細閱讀隨附的產品手冊,了解安全須知、技術參數及常見問題解答等內容。雖然接下來會介紹具體操作步驟,但文檔中的重要信息仍然是關鍵的基礎知識。
檢查配件完整性:確認包裝內所有物品是否齊全,包括96孔板、標準品、樣品稀釋液、檢測試劑A/B、底物溶液、終止液、洗滌緩沖液以及封板膜等。如有缺失或損壞情況應及時聯系供應商解決。
準備實驗材料:根據實際需要提前準備好移液器、槍頭、離心機、振蕩器、微孔板讀數儀等輔助工具,并確保其處于良好工作狀態。同時,還需預留足夠的時間用于樣本采集與預處理。
二、樣本處理
采集與保存:按照相關規范正確采集待測樣本(如血清、血漿),并在規定時間內進行離心分離去除細胞碎片。然后將上清液轉移至干凈試管中,置于-80°C冰箱長期保存或4°C短期存放備用。
稀釋調整:根據產品說明書中給出的比例使用樣品稀釋液對原始樣本進行適當倍數的稀釋,以確保較終測量值落在標準曲線范圍內。注意每次吸取液體時都要更換新的槍頭,避免交叉污染。
三、加樣與孵育
設置標準曲線:在96孔板的第一列依次加入不同濃度的標準品(通常為7個點),每個濃度重復三次;第二列為陰性對照組(空白孔),僅添加樣品稀釋液而不含目標物質。
加載待測樣本:從第三列開始逐孔加入已稀釋好的待測樣本,每份樣本同樣重復三次。此時應注意不要讓液體溢出孔外,并保持各孔間體積一致。
封閉與孵育:向所有孔中加入適量的檢測試劑A(包被有特異性抗體的溶液),輕輕搖晃使液體充分混合均勻。然后用封板膜覆蓋住整個微孔板,在特定溫度下靜置一定時間(如37°C孵育1小時),期間可以輕微振蕩加速反應進程。
四、洗滌與顯色
清洗:孵育結束后小心揭開封板膜,棄去孔內液體。隨后用洗滌緩沖液反復沖洗每孔至少5次,每次停留30秒左右。較后用吸水紙擦干殘余水分,確保孔壁干燥清潔。
添加底物:向每個孔中加入新鮮配制的底物溶液(TMB),繼續在室溫條件下避光孵育10-15分鐘。此過程中隨著酶促反應的進行,孔內顏色逐漸加深變為藍色。
終止反應:當觀察到理想的顏色變化時,迅速加入終止液(硫酸),終止酶促反應。此時溶液顏色應由藍色轉變為黃色,記錄下此時的時間以便后續計算OD值。
五、結果分析
讀取數據:使用微孔板讀數儀在450nm波長處測量各孔的吸光度(Optical Density,OD)值。建議先讀取標準曲線上的孔位,再依次讀取待測樣本對應的孔位。
繪制標準曲線:利用專業軟件或Excel表格將不同濃度標準品與其相應的平均OD值進行擬合,得到一條線性回歸方程。通過該方程可以反推出未知樣本中目標物質的具體含量。
計算濃度:根據所得OD值和標準曲線方程,計算出待測樣本中目標物質的實際濃度。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樣本經過了稀釋處理,則較終結果還需要乘以相應的倍數。
六、注意事項與維護保養
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務必嚴格按照產品手冊提供的指導進行,特別是涉及到化學試劑的操作環節,要特別小心防止誤觸或吸入有害氣體。
避免交叉污染:每次吸取液體時都應更換新的槍頭,尤其是不同樣本之間更要嚴格區分。此外,在處理開放性容器時也要盡量減少空氣中灰塵顆粒落入的可能性。
定期校準儀器:為了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建議每隔一段時間送回原廠或授權服務中心對微孔板讀數儀進行專業校準。同時,日常使用過程中也要注意保持設備清潔衛生,延長使用壽命。
綜上所述,通過上述幾個方面的學習與實踐,您可以快速掌握猴ELISA試劑盒的基本操作方法,并順利開展相關實驗。無論是從事基礎科學研究還是臨床診斷應用,這款高效精準的檢測工具都將為您的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和支持。希望本文提供的指導能夠幫助每一位使用者更好地管理和應用這一先進設備。